翻开苏州太仓市的城市“荣誉本”,有一项很特别、又尤令太仓人引以为傲的荣誉炒股在线配资平台,那就是“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截至2023年,太仓已12次获得该项荣誉、第8次荣登县级市榜首……
那么,太仓人的幸福感到底来自哪里?是与生俱来的乐观与安逸,还是发达的经济、可观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客观地说,这些因素都有,但又并不全面。近日,应太仓市民政局邀请,凤凰网江苏对太仓市基本养老进行了调研探访,期间有一种特别强烈的感触涌上心头,即:如果没有数十年如一日的靓丽民生底色,太仓不可能与“最幸福城市”关联的如此之深。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以“主动”应对老龄化
面对“先富先老”的明显趋势,太仓率先建成了优享全域的养老体系。
太仓,东临长江、毗邻上海,这片江海交汇的土地实际上已经有了4500多年的历史。在元明时期,太仓便已是远近闻名的海港和商铺,当年郑和下西洋也是由此扬帆起航的。30年前,改革开放之初,太仓即成为《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中的“苏州跃起的六只虎”之一。发展至今,太仓位列“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七名,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二、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第三、全国新型城市化质量百强县市第三,并以拥有超过500家德资企业成为著名的“德企之乡”。
而在社会发展层面,鲜为人知的是,太仓早在1985年,就步入了轻度老龄化社会,这标志着太仓养老问题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逐渐凸显;而到了2016年,就进入了重度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来得早,也便应对得早。太仓早期养老模式的主动探索,主要处于兜底阶段,重点保障困难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养老服务主要以政府为主导,服务对象较为单一,主要是孤寡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服务内容以物质帮助和照护服务为主,方式上以机构养老为主。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太仓主动拓宽养老服务对象,进入基本发展阶段,满足普通老年人服务刚需。2006年—2010年,太仓养老服务主体依然以政府主导,但开始注重社会参与和家庭支持,推动探索居家上门、社区养老,服务内容也在物质帮助和照护服务的基础上,开始向关爱服务等方面拓展。
2011年—2015年,太仓养老服务进入普惠发展阶段,开始向更广泛的老年人群体覆盖,服务内容进一步丰富,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服务等内容不断完善,服务方式更加注重居家社区机构的协同以及医养康养的结合。特别是2013年,太仓启动养老服务社会化改革,此后连续9年发布《太仓市养老服务购买服务名录》,初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的发展格局,养老服务社会化率逐渐提高。当年,还在江苏省率先成立了县级养老服务体系指导中心,与养老行业协会、养老服务组织公益园共同构建“三位一体”人才组织赋能阵地。
到了2016年,太仓已逐步构建起完善的县域养老模式和体系。这一年,太仓正式迈入重度老龄化,再次主动应对,明确推动养老服务进入优享全域阶段,提出了新阶段发展目标:实现城乡一体、普惠均衡、人人享有——
服务主体更加多元,包括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家庭支持和市场调节共同作用;
服务对象全面覆盖,服务内容涵盖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服务和增能支持四大类;
服务方式专业整合,实现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文化互助特色发展、数智科技积极赋能。
完善的养老模式和体系是如何构建的
这一次我们实地调研了太仓市科教新城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老年人力资源中心(零工驿站)、老年大学、德颐善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城厢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颐诚护理院)等机构,还参观了居家养老的“空巢老人”之家。目之所及,太仓市养老体系建设之完善、细节之丰富、养老工作者之尽心尽责尽情、长者们精神状态之良好愉悦,都令人印象深刻。
科教新城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覆盖辖区8个社区超5000名老年人,聚力打造“一站式”枢纽型为老服务综合体,促进“5分钟智慧服务圈—15分钟社区居家照料圈—30分钟机构康养圈”现实图景的实现。3600㎡的中心,不仅集成了老年人基础生活要素,更提供了综合评估、认知症照护、中医养生、适老化设备租赁等高阶项目。
零工驿站是江苏省首家面向老年再就业群体的人力资源平台,由太仓市民政局创新打造,于2024年8月7日正式启用,作为老年人力资源综合载体,零工驿站聚合“政—群—社—企”四方力量,免费为50岁以上女性和60岁以上男性老年群体,提供就业政策查询、培训支持、岗位链接等一站式就业服务。
零工驿站可以说是太仓养老建设用心用情的典型体现,主管部门考虑的范围超出了养老工作本身,通过创造老年人展示余晖的生命舞台,在劳动中促进社会参与、绽放银龄风采。
太仓德颐善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以“社会工作为核心,跨专业团队为支撑”的综合型养老服务机构。德颐善坚持“专业有爱,让养老更简单”的使命,建立了全方位、全周期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德颐善运营2家护理站、30多家日间照料中心,近百家居家养老服务站,服务全市3万余名老人,先后获得全国5A级社会组织、江苏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等荣誉。
城厢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颐诚护理院)位于金仓湖公园旁,环境优美,富有江南小院特色,打造果蔬园、五感小院、记忆家园、代际课堂、动物之家等五类特色专区,让农村长者尽享“田园式”养老。
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护理院等机构为太仓搭建起了一个涵盖日间照料、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多位一体的综合养老体系,这个体系让太仓实现了养老普惠化、均等化、标准化、专业化。
这个体系是如何构建起来的?通过调研后的总结,主要是八个方面:
一是政策要素一体化保障。建立城乡养老服务规划、建设、运营、监管、奖补、人员配置、制度标准和品牌建设“八个统一”发展机制,并在全省率先明确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市镇两级财政各半配套的资金投入政策。更重要的是,坚持把老龄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统筹安排,编制实施《太仓市养老设施布局规划(2016-2030)》,优先保障各类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标,推动居家社区养老用房和新建住宅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
二是家庭养老从服务到增能。2008年开始推动居家上门服务,三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实现城乡全覆盖,服务内容从“六助”“七助”向“十助”拓展,陪诊就医、疼痛管理、助餐助浴等特色服务广受好评。同时,太仓主动提升家庭自身养老能力,累计完成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5000余户,完成智能水表、烟感安装2500多户,“颐养金仓智慧关爱”平台升级,实现空巢独居老年人远程关爱、紧急预警。
三是社区养老服务的精细触达。全市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站、助餐点)210家,村(社区)覆盖率超120%,小区“银发驿站”462家全部挂牌,“镇街综合为老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小区银发驿站”的15分钟养老圈日服务近1万人次。
推进7家镇级综合助餐中心(幸福食堂)、161家社区老年助餐点建设,因地制宜设置小区银龄餐桌,“1+N+X”老年助餐网络覆盖城乡,日助餐1300余人。
全省率先建设老年认知症友好社区,创新家庭支持中心,建成10家友好社区、开展4400人次风险筛查,打造特色“护联体”服务模式。
四是养老机构的专业化迭代。从2008年开始把农村养老机构建设列入政府实事工程,在全省率先推动乡镇养老机构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型,建成10家养老机构,实现镇级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
打造“护理院+护理病区+护理站”多层次医养结合模式,因地制宜建设特困供养、失能照护、认知照护、高龄照护四个专区,护理型床位占比100%,全市养老机构纳入“长护险”名录。
目前太仓在建的专业化养老机构,有金仓湖康养中心、中德创新城医养中心、浏河新塘康养中心等,预计新增床位1500张,“集中供养、普惠康养、品质颐养”多层次格局持续完善。
五是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省内率先出台养老服务工作标准、养老服务考评办法等文件制度,形成“1+2+3+N”政策体系,包括1份清单(《太仓市基本养老服务指导性清单》)、2项规划、3个标准(太仓市养老服务工作标准、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养老服务考评标准)、N个意见方案。
创新“清单+标准+监测”基本养老服务运行机制,全面落实3类16项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明确7大类30项太仓清单的内容及工作标准、监测指标。
积极探索国家清单县域化实践,形成“手册化+方言化”的宣介体系,开展“基本养老百村行”惠老政策系列宣传,拍摄十集方言微短剧、开展两百场村社区集中宣传、发放一万册服务指南、入户两万名老年人家庭。
值得一提的是“综合评估-银发顾问”机制,2008年于省内率先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需求评估,2013年率先出台需求评估办法,2023年率先探索“综合评估+银发顾问”机制,建成50家能力评估室(银发顾问室),培训130名能力评估师(银发顾问),开展万名老年人能力评估、顾问服务。
七是数字赋能打造综合监管体系。持续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工作机制,有效发挥老龄办统筹协作职能,省内率先成立市级养老服务体系指导中心,开发智慧养老大数据中心,实现养老服务业务指导、质量发展、评价考核、智慧服务、安全生产的共建共管。积极推动镇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整合镇级居家养老中心、适老化展示中心等功能,基层养老服务运营监管能力稳步提升。创新组建“养老机构安全生产大联盟”,搭建了“1+2+3”安全巡查机制,增强安全运营能力。
八是打造专业养老组织与人才队伍。从“政策、人才、环境、赋能、体系”五个友好出发,系统规划和推动养老社会组织发展,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助推养老社会组织的高质量发展;搭建养老人才组织“三奖励、三补贴”政策,全省首创“养老护理员节”,创新成立“养老护理员关爱基金”,提高养老从业人员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与高校合作,持续举办养老护理员技能培训与业务竞赛,先后培训3000余人次;连续多年举办“养老社会工作实训基地培训”,建立社工高级人才“名家工作室”和“人才工作坊”,着力构建“养老实务人才、养老骨干人才、养老领军人才”三级养老人才梯队。
何以“幸福”:什么是幸福养老的太仓模式?
看太仓老年人的幸福生活,如同武陵渔者走进了桃花源,黄发垂髫,人人怡然自乐,一副幸福的本来模样。只不过,太仓人的幸福,是真实的,也是更加生动的。“幸福享老”正是“幸福太仓”的一块美丽拼图。
太仓人口老龄化起步早、发展快,太仓的养老事业,正是在“先老”背景下一步一步探索出来的养老服务经验集合和完整体系范式,持续高质量“基本养老高质量、老龄治理现代化、事业产业协同化”三大任务,形成了“居家社区机构相协同、医康养相结合、文化互助为特色、数智科技赋能”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幸福养老的“太仓模式”。
那么,太仓模式的内涵是什么?我们认为,最大的内涵就是“均等化”,即“城乡一体、普惠均衡、人人享有”太仓围绕家庭、社区、机构“三个场域”,聚焦老年人全龄化、全周期、多层次需求,不断丰富身边、桌边、床边、手边、周边的“五边形”养老模式,全面满足老年人基础性、兜底性、普惠性基本养老需求。
第二个内涵,是标准化。目前,太仓老龄人口的数量是17万人,其中百岁以上老人多达130余名。太仓积极锚定占人口近20%的长者幸福需求,始终推动养老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聚力打造标准化的服务运行机制,以“清单+标准+检测”的模式,使所有的养老服务内容都易评考、可监测、有参照、好复制、持续完善,推动养老服务更加便利可及、精准高效。
第三个内涵,是专业化。太仓正在积极打造的“颐养金仓·幸福享老”的县域养老品牌,持续汇聚“政府、市场、社会、家庭、个人”五方力量,强化政社协同、多元共担,强调专业本位人才支撑,实现养老服务品质化、专业化、可持续,是“专业化”的集中体现。
养老服务正在向着事业化产业化行业化的专业方向发展,并由上而下地积极推进融合发展机制。社会化改革推进普惠养老,初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的发展格局;深化多元参与社会化改革,率先成立县级养老服务体系指导中心、养老行业协会、养老服务组织公益园“三位一体”人才组织赋能阵地,积极构建“养老行业信用评价指标”,养老服务社会化率达99%;探索银发业态发展模式,创新完成“颐养金仓”县域养老品牌商标注册,有效发掘太仓地方产业特色优势,明确了生物医药、康复辅具、品质康养、现代文旅等四大康养产业模式。
人才支撑正在向着加速构建复合型的养老、社工人才队伍方向发展。搭建养老人才组织“三奖励、三补贴”政策,最高6万元的入职奖励,鼓励养老机构引入康复师、健康管理师等专业人才;强化社工赋能服务,探索“政社互动”“三社联动”基层治理模式改革,催生了老年社会工作等12个社会工作业态的创新发展,专业化社会服务力量成为养老服务和老龄工作重要的人才支撑;连续多年举办“养老社会工作实训基地培训”,开展各类养老社会工作实训2000余人次,建立了社工高级人才“名家工作室”和“人才工作坊”;着力构建“养老实务人才、养老骨干人才、养老领军人才”三级养老人才梯队,目前太仓养老社工人才中,包含高级社工师3人,中国百名社工人物、全国最美社工4人、省级社会工作领军人才4人、省级三八红旗手 1人。
打铁有声。“太仓模式”,已经引起了从国家到地方、从民政部到国内众多城市民政部门的关注与研究,2019年,民政部编写出版了《县域养老:太仓养老服务透视》一书。“太仓模式”,也获得了多项荣誉。2020年,太仓市养老工作获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通报表彰;2021年,太仓市荣登“中国康养百佳县市”榜首;2022年,太仓市成功入选“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2023年,太仓市入选江苏省首批示范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地区。
面向未来,太仓正在积极探索县域养老高质量发展的“太仓实践”,聚焦城乡养老均等化发展的“太仓样板”,着力打响“中国长寿之乡”的幸福城市名片,精心描绘中国式现代化的太仓新图景。幸福养老何以太仓?以太仓养老事业40年发展历程观之,我们发现, 幸福就藏在经过几十年积淀和迭代的体系和制度里,幸福就藏在基层党员干部和养老社工们琐碎而任劳任怨的工作里,幸福就藏在老人们怡然自乐、无后顾之忧的平凡生活里。
情绪是一种能量,遇到不开心的事时,心里的正能量降低了,外面的负能量悄悄进来,若是被负面情绪所困扰,又怎能看到前方的风和日丽?
母亲的“狠”,是孩子向上攀爬的阶梯,让他登高望远、踌躇满志,哪怕不铸就辉煌也能坚韧挺拔;
来源丨凤凰新闻客户端炒股在线配资平台
发布于:北京市